微信让我们近还是远?
2014-11-18 16:39:00  来源:《时事 高中》2014-2015学年02期

  ◎ 主持人:王明瑶

  主持人:微信的出现,让我们的沟通更方便:刷刷屏,就知道同学正在做什么;敲敲字,就能让大家分享自己的感⋯⋯但也有人变成了“拇指族”“低头党”,宁可一晚上在微信上聊天,也不愿看身边的人一眼。对这个现象怎么看?本期,我们请银川二中的同学们来谈一谈。

  交流多了,心贴近了

  王杨钰楠:微信让交流更方便了。你看,除了聊天,还能分享知识、快乐。遇到难题不会做,同学会及时发个解题的截图过来,又清楚又详细。交流多了,同学间的友谊更深厚了。

  赵一凡:微信帮我拓展了生活圈。按自己的喜好建立朋友圈,有事没事发个问候,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宛若眼前。简单点个“赞”,写几句评论,加个表情符号,微信让交流充满了趣味。

  姜赫:天涯海角,茫茫人海,微信能让你找到很久没联系的老同学。遇到难处,“吐槽”“抱怨”,在圈里发条消息,马上就有各种热心回复,让人温暖涌上心头!微信,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刘丽斐:用微信交流,生活的空间被瞬间拉近了,架起了沟通的一座桥。我们家就建了亲属圈,无法天天见面,大家就通过微信互动,了解彼此的生活状态。发个图片,写段祝福,沟通家里的事儿,很温馨,很方便。

  流于形式,难走进内心

  王曦:微信上,信息泛滥,泥沙俱下。没有眼神和表情的交流,只靠文字、图片,达不到面对面的了解,当然也无法建立真正的信任,很难达到心与心的真诚交流。

  田润卉:敲击键盘,滑动屏幕,我有几个朋友宁可在微信上“哭诉”,也懒得在现实中交几个朋友。殊不知,虚拟中的网络达人,经常是生活中的宅男宅女,看似热闹,内心实为寂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退化了。

  孔德聪:现在朋友、家庭聚会常互加微信,大家都在不停地玩手机、刷屏幕。其实,这样做特别不礼貌,交流也流于形式。难怪有人调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刷微信。

  王柳桥:现在有的人成为微信的奴隶,不珍惜身边的朋友,随便“摇一摇”就找到“知音”,聊几句就感叹“相遇恨晚”,却不知对面可能是一个找人解闷的无聊之人,甚或是套取信息的骗子。

  马骁:圈子里的“朋友”很多都是过客,很少能走进对方心里。有个网络达人对我说,以前他微信上有100多个好友,但能叫出来一起散步的不超过10个,而遇事能帮忙的,不超过3个。

  面对微信,多点儿理性

  赵怡冰:微信,只是一款简单的社交工具。心灵的远与近,与人们沟通的深度有关。过错不在微信本身,而在如何利用。这与核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是一个道理。

  杨昭:忙着晒自拍照,晒美食,虽然很可爱,但千万不能让微信绑架了我们的生活。更何况,现在利用微信交友、诈骗等,早就不是个案。

  赵一凡:微信泄露我们太多隐私,最近听说“画皮诈骗”:对方下载你的头像,更换在自己账号上,再改成你的名字,成为微信里的另一个你⋯⋯因此要保护好个人隐私,用微信也要多个心眼。

  马骁:微信让我们及时地了解到各种自己想关注的资讯,但嚣杂喧哗的内容也让我们失去原来的大脑,少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弱化了对信息“深加工”的能力。要学会抗拒被舆论洪流裹挟,慢慢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客观分析的能力。

  俞凯:生活中有太多比刷微信更好的事可做!不妨关闭微信,放下手机,去阅读一本有意思的书,去认识一些新朋友,去公园跑跑步。了解内心和世界,最简单的方法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姜赫:微信上有些标题党天天刷一些“你不得不知的N条知识”之类的垃圾信息,还有人发“不转倒霉”之类的诅咒文章,这就要注意净化自己的朋友圈,文明使用微信。

  田润卉:看报道,微信现有用户6个亿,打造了社交平台的新时代。但沟通便利,却也加剧信息泛滥;分享快乐,却也增添过度曝光烦恼。微信变相加重了生活负担,也拉低了学习效率,用微信应适度。

  王柳桥:现在,如果谁还没有开通微信、还不属于哪个群,就好像是生活在原始社会。像可乐、薯条一样,微信也被廉价消费着。随时删除重写,抑或是复制、粘贴、转发,反而让我不再珍惜自己说什么,思考自己想什么。

  冯笑盈:作为人类,我们始终都是群居动物,需要和其他人互动。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说过:“通过技术解决不了人们内心的情感需求。”一颗封闭敏感的心,需要阳光下的温暖,而不是手机前的倾诉。

  孔德聪:有人用微信聊天,有人却在微信中每天学习,自我成长。我们现在的很多时间都是碎片的,你可以用它来发呆,也可以用它来玩游戏,也可以关注一些优质的微信公众号,每天成长一点点。

  田潇:放假的时候,我体验了一把没有微信,更没wifi的日子,内心没之前想象的那么空虚寂寞。我学会了如何好好地跟自己独处,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种安静下来的思考,让我收获很多。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