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之我见
2015-04-24 10:49:00  来源:《时事》高中版 2014-2015学年05期

  主持人:周战衡

  主持人:雷锋精神是中国人的精神坐标之一,但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质疑雷锋和雷锋精神的声音。本期,我们请北京第十一中学和西安远东第一中学的同学,来说说他们心中的雷锋。

  我心中的雷锋

  熊庆来(西安远东一中):雷锋在学习上有一股“钉子”精神,他利用可以利用的分分秒秒来刻苦钻研。他买的书摆满了连队的书架,每次出差回来总是背满一挎包的书。

  荣思雨(北京十一中):雷锋也是一个爱“潮”、爱美的人,他的确买过皮夹克,但是二手的,他还同时给战友买了一件。这一切不但丝毫不影响雷锋高大上的品质,反而让他的形象更加丰满。

  郭琰(西安远东一中):小学毕业,雷锋响应政府号召,回农村当一个“新式”农民;鞍钢招工,他又成为一名学徒;在当上先进工人后,他又努力实现了参军梦。新中国让雷锋充分享受着追求的自由。

  刘梦媛(北京十一中):雷锋是个孤儿,有过悲惨的童年,正因此,他更懂得感恩。他一生做了那么多令人心生暖意的事情,证明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王梓瑞(西安远东一中):雷锋所在部队的宣传员张峻曾回忆,雷锋偶尔也会向人炫耀一下他的军功章。由于经常在外面做好事,雷锋有时会回得晚,违反了部队纪律,也因此受过批评。但我觉得,这些瑕不掩瑜的插曲,恰恰能让雷锋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

  訾晨曦(北京十一中):有一次,部队发给每人两套军装,雷锋说:“我只要一套。我身上的军装,缝缝补补还可以穿,剩下的交给国家吧!”节俭养德,公而忘私,这种品质在今天依然重要。

  马嘉晨(西安远东一中):“雷锋送老大娘回家”的照片,一开始我也觉得是假的,哪有这么巧的事儿?后来看到照片拍摄者季增的回忆录,确信那是真的。原来,1961年,雷锋去作报告,上级派季增同行,路上遇到一位不认识路、还拎着不少东西的老大娘,雷锋主动提出送老大娘,季增也跟着一起送,于是就有了那张照片。

  孙知鹤(北京十一中):读雷锋那一篇篇积极向上的日记,感觉他像一位思想家,比如“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这话说得多有哲理啊!

  如何看待对雷锋的质疑

  李朝阳(西安远东一中):其实,雷锋在牺牲前就已经出名了,部队曾号召过大家学雷锋。当时,解放军总政治部和沈阳军区政治部还曾特别规定,凡是宣讲雷锋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谁造假开除谁的党籍。所以,对雷锋质疑的人,应该是一知半解。

  金沛涵(北京十一中):我们鼓励自由、独立、质疑、批判的精神,但是这一切都应建立在客观理性的基础上,否则就是诽谤。

  赵舒羽(西安远东一中):“雷锋精神”美国也推崇过。据调查,19637月,“雷锋”的字眼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上,标题是《红色中国:成为那颗螺丝钉》。从那以后,一次又一次,“雷锋”都以正面形象出现在西方媒体中。现在,我们自己反而想毁它,真不知那些人是怎么考虑的。

  孙艺(北京十一中):对雷锋的认识,一定要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不能过于苛求,否则容易产生误解。比如雷锋一次捐款100元,现在看来好像没多少,但要知道雷锋当时一个月的津贴才6元钱,节省100元多不容易啊!

  赵延彪(北京十一中):现在电视上“野史”和“戏说”比较多,有人把它用在了雷锋精神上,真的不合适。

  周奕璇(北京十一中):雷锋及其精神的真实是不可磨灭的,那些怀疑的论调最终经不住历史的检验。盗跖不信颜渊,和不信包拯,人们没必要为怀疑论多浪费精力和口舌。

  坚守雷锋精神

  赵婉初(西安远东一中):人无完人,即便是名人,也可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我们关注的不应仅仅是英雄人物本身的生平经历,更应是他所代表的精神和信念。

  李嘉旻(北京十一中):现代网络媒体,比如微信、微博,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和信息传播,但我们不能把网络当成语言的垃圾桶。人们的每一次转发、留言,又何尝不是一次舆论的裂变?每个人都应努力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

  郭小宇(西安远东一中):经过几十年发展,“雷锋精神”已经从雷锋同志的品格发展成了“民族的脊梁”,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学习雷锋,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行动。

  陶星宇(北京十一中):雷锋精神所代表的利他主义,是西方普世价值没有的,甚至西方人里还有很多雷锋的粉丝。所以,学习雷锋,我们应该有一种文化自信。

  李志伟(西安远东一中):雷锋精神代代传,我们应该学会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讲老故事,多发掘新时代的雷锋。当年轻人习惯于从QQ、微博、微信等各种渠道获取信息时,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就不能再局限于只在学雷锋日那天才到敬老院。

 

  第一个想到的人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书记李怀义

  对质疑雷锋的人,应该反问一句,如果你遇到困难需要帮助,脑海中所想到的第一个人是谁?我想,除了父母,应该是雷锋。因为雷锋及其精神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张名片!那种纠结于雷锋只应穿一双打满补丁的袜子,而不应穿皮夹克的观点,不值一驳。有作家曾说:“人们喜欢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他人,这正是矛盾以及悲剧产生的根源。”我们应引以为戒。

  老实说,人们现在应关注的不是对雷锋的质疑,而是怎么更好地传承雷锋精神。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无底线的行为刺痛人们的神经,如老人倒地扶不扶竟也成了难题!还有“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学雷锋一阵风、凑热闹的现象也亟待改观。这里,我同意西安远东一中李志伟同学的说法:我们应该学会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讲老故事,多发掘新时代的雷锋,不能只在学雷锋日那天,才到敬老院打扫卫生。

  学雷锋不是只在35日,而应是一年365天,天天都要有一颗学雷锋的心。其实学雷锋没那么复杂,正像习大大所说,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就行啦。

  (感谢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王赛和张萌老师、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刘鹏老师对本期内容的大力支持!)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