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事报告首页
  2. 用户名
  3. 密码
  4. 验证码
  5. [ 登录 / 注册 ]
给“名校情结”解解扣
2014-06-18 09:34:00  来源:《时事 高中》2013-2014学年06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

  安徽合肥的一位同学来信说:我是理科生,去年高考630多分,够不到清华大学的分数线,所以选择了复读.今年,父母和老师都劝我,上不了名校就学和好专业,可我不甘心,从没想过要放弃.

  其实,有这样想法的同学并不是个别。对这个群体来说,高考目标就是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非名校不报,非名校不考。此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做过一项“您有名校情结吗?”的调查。在3871名填答者中,55%的人认为,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存在“名校情结”。至于为何非名校不上,76%的人认为名校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近70%的人觉得名校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从心理学上看,每个人都有追求卓越、争取成功的需要。在名牌大学读书,师资力量雄厚、文化积淀深厚、视野开阔、创新氛围也不错。能考上名牌大学,是许多同学的梦想,这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要弄清楚,梦想是动力还是包袱?心理学上的“耶克斯-多德森法则”告诉我们,人们在从事像学习这种高要求、高复杂度的活动时,适度的压力将使学习效果达到较好的程度,而过高的心理压力反而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只有那些“跳一跳能够得到”的目标产生的动力才是最大的。如果把目标定得过于“高大上”,就难免会有挫折感。

  这正如心理学故事所讲那样:古希腊国王皮格马利翁因喜欢一尊雕像,天天给她赞美。雕像最终被感动,变成一个女子与其结婚。积极的期待可以创造奇迹,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但心理学家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学习上,更多的是因期望过高、过切而事与愿违,称之为“反皮格马利翁效应”。有的学生因背着考上名校的包袱,心理负担过重,即使学习很努力,成绩却止步不前;有的压力过大,在高考时发挥失常,甚至出现弃考。这些都是“反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体现。

  对于一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即便进不了名校,也不要把它当作是人生最大的挫败。在选择复读之前,要冷静思考,正确估测自己。毕竟,多复读一年,就业就会推迟一年。步入社会后,名校并不是成功的保证书,生活给一个人的位置,最终是依据能力而不是文凭。

  提到马化腾这个名字,想必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他是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旗下的腾讯公司市值已突破1000亿美元,相当于1个中国银行的资产,3.5个茅台集团。马化腾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并不是名校出身。他最开始是从软件工程师做起,开发寻呼软件。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ICQ——一个以色列人开发的即时聊天工具,觉得这个东西很好,就想搞一个中文的ICQ,于是和朋友成立了公司,一步步打造了一个庞大的QQ帝国,改变了中国人沟通的方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却还有“名校情结”,或者不能接受失败的同学,最好还是放弃这种想法为好。因为,梦想有时也需要转弯。社会是多元的,成功的道路也有许多条,千万不能死守名校一座“独木桥”。最后,祝愿各位学子都能考上适合自己的大学,无论能否成为名校一分子,成功的钥匙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责任编辑:王志才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