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从奥运冠军到奥委会主席
2013-12-26 09:17:00  来源:《时事 高中版》2013-214学年02期

  

  910日,第125届国际奥委会全会上,德国人托马斯·巴赫从6名候选人中胜出,成为国际奥委会119年历史上的第9位主席,任期8年。他也是第一位获得过奥运会金牌的奥委会主席。

  巴赫曾担任三届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是主席罗格的左膀右臂,长期主管项目委员会、司法委员会等重要部门,还负责奥运会欧洲地区电视版权销售。罗格评价他“具备国际奥委会主席所应有的一切能力”。

  1953年,巴赫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维尔茨堡。父母为人善良、勤奋,他们也希望巴赫这样做。有一次,巴赫嘲笑一个残疾人,一向温和的父母知道后严厉地处罚了他,巴赫现在想起父母当时的样子都会害怕。不过从那以后,巴赫学会了换位思考,很少与人树敌。

  上世纪70年代,击剑教练贝克在巴赫家乡开了一所击剑学校。一直喜欢体育的巴赫进入这所学校学习。用贝克的话来说:“巴赫的个子不高,在击剑台上绝对不是最出色的一位,但为了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他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训练之余,勤奋的巴赫还学会了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自修了政治学和法学两门专业,获得了法学博士文凭。胜利总不会辜负勤奋的人,在职业击剑手生涯里,巴赫斩获颇丰。1976年,参加蒙特利尔奥运会并获得花剑团体金牌,1976年、1977年两获世界击剑锦标赛花剑团体冠军。

  1981年,退役后的巴赫竞选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职务。在竞选演讲中,巴赫轻松却充满智慧的演讲,令时任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非常欣赏。很快,他成了萨马兰奇的助手。1991年,巴赫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999年,国际奥委会爆出了惊人丑闻:美国盐湖城在申办2002年冬季奥运会中有严重的贿选行为。巴赫临危受命,担任危机处理小组负责人。他在国际奥委会内部掀起了一场整风运动,惩罚了奥委会的16名委员,包括开除其中6人,将奥委会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巴赫也因此在2000年高票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巴赫性格随和,他在政、商、体育界广交朋友。灿烂的笑容一直是他给绝大多数人的印象。在国际奥委会委员中,他也有极高的口碑,在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奥委会副主席选举中,巴赫获得94票中的80票,得票率之高令人咂舌。今年的主席之争也已48票高票当选。

  巴赫也一直把中国当成朋友,北京申奥时曾得到他大力支持,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最后一天他还亲自飞抵中国。在北京奥运会闭幕时,巴赫也不吝赞美,认为“让北京举办这届奥运会肯定是正确的选择”。

  如今,当了13年副主席的巴赫终于“转正”,不过他未来8年的主席路绝不是坦途。首当其冲的便是反兴奋剂与非法操控比赛。职业化和商业化让奥运会发扬光大,也给竞技体育带来兴奋剂、黑哨、假球等异化倾向,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其次,奥运会规模过大,举办成本过高。罗格上任后大力推动奥运瘦身,然而,由于奥运项目调整事关项目生存以及奥运奖牌得失等,砍掉旧项目和引入新项目阻力重重。再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年轻一代对于奥运会的热情正在减弱。与参与体育运动相比,年轻人对电视、网络游戏的兴趣更浓。

  巴赫也看到了这些问题,因此在竞选之初便喊出“求同存异”的口号,强调要通过改革来平衡各方利益关系。然而,知易行难。怎么解决问题,考验着这位新任掌门人的智慧和能力,也将决定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新高度。

责任编辑:王志才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