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成学校李同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2012-11-13 16:30:00  来源:时事报告杂志社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北京市大成学校  李  同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十课的第二部分内容,主要阐述创新的作用。

  本课的逻辑结构是:由感受创新对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对思维与文化的影响引发学生理解创新对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作用;进而认同创新对民族发展和国家崛起的重要性。

  因此,本节课分三个主要内容。一是创新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二是创新对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的影响;三是创新对思维与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 教材地位:

  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辩证法作为世界观,将一个生生不息的永恒运动变化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则要求我们用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

  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在此意义上,第十课是第三单元的落脚点。把树立创新意识作为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唯物辩证法的总结。

  第十课,分为两个框题。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第一框分析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是实现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辩证法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实质之所在。是从理论的层面说明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分析创新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的巨大推动作用,是谈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是从实践的层面上说明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三) 学生分析: 

  从学科知识上看:高二学生们已经有一定知识基础,可以运用已有的唯物辩证法知识、历史知识、文化知识等对创新的作用进行分析。

  从学习习惯上看:高二学生们有一定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学生们通过关心时事和社会历史发展,就会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了解和感受。

  从学生心理发展看:高二学生具有一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和能力。本节课的内容源于生活,只要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从我校学生的特点看:我校学生对感性资料具有很好的感悟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对运用图片、音乐等多感官参与的直观资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点击下载PPT课件: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ppt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