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孙小淳:落下闳展示了民间科学创造的力量
2019-02-26 10:59:00 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孙小淳讲解古代星官。记者 杨树 摄

  2月25日晚,“名人大讲堂”第六场讲座在四川省图书馆星光大厅如约开讲。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科学史家孙小淳以《经营浑天,运算转历——巴蜀天文学家落下闳》为题,讲述西汉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的成就与影响。

  孙小淳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的研究。讲座开始,他提到,得知落下闳入选首批四川十大历史名人时,他有些惊喜。因为历史上对于落下闳的记载并不多,很多人此前也并不了解他。“但站在整个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来看,落下闳不仅可以成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先师,还在世界天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孙小淳说,落下闳充分展示了民间科学创造的力量。  

  改正月为岁首,因此有了春节

  “中国古代天文学传统由来已久,也诞生过很多不同的历法。”孙小淳说,在汉朝建国之初,沿用了秦代的历法颛顼历。“一种历法,用久了以后会出现一些问题,因为预测和理论在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走偏,历法就不准了。”

  因此,在汉武帝之前,就已有人多次提议改历,但都由于某些原因无疾而终。直到公元前104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才正式下令修改和制定历法,并从全国征召天文学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生于阆中的落下闳,经同乡举荐成为征召入京的天文学家之一。当时,官方和民间的专家们形成不同的“派别”,总共提出了18种方案。在激烈的竞争中,最终落下闳与邓平历入选,他们的历法方案被称为太初历。

  “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而太初历则以正月为岁首,这正是我们今天的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由来的基础。”孙小淳说。而“汉代太初改历,建立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独特的体系,成就了古代天文学的‘汉范式’,落下闳正是这个范式的主要创造者之一。”

  推动从“盖天”到“浑天”的宇宙观革命

  讲座现场,孙小淳还科普了古代星宿测定等基本知识和理论。孙小淳认为,古代的天文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还与政治生态、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从一些古代星官和星宿名上可以看出,在古代天文学家眼中,星空是人间社会在天上的投影,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

  孙小淳说,古人对于天和地构造的认知,也体现着他们不同的宇宙观。在落下闳生活的时代,也是一个宇宙观“盖浑革命”的历程。孙小淳解释,“盖”就是盖天说,认为天像是一个穹顶,罩盖在地的上方;而“浑”则是浑天说,认为天是一个球,地也是一个球,天包裹着地,就像鸡蛋包裹着蛋黄一样。

  在如今看来,浑天说明显比盖天说更接近于现代科学。而在当时,盖天说则更为主流,落下闳发明的浑仪,则有力地证明和推动了浑天说的发展。因此,西汉时期“汉赋四大家”之一扬雄在《法言》中这样说道:“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几乎!几乎!莫之能违也。”

  除此之外,落下闳还创造性地将与民间劳动耕作以及生活息息相关的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之中,成为协调太阳历与太阴历的关键。

  孙小淳说,中国古代天文学与西方古代天文学是不同的体系,站在今天来看,中国古代天文学不仅一点都不落后,甚至独有特点和优势。

  在他看来,生长于乡野的落下闳,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后又辞京归隐故土,正展示了民间的强大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可以说,落下闳是中国天文学的先师、世界天文学大家,是巴蜀文明乃至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骄傲。”(记者 吴梦琳)

编辑:刘亚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