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与理论观点的结合
2013-06-18 09:37:00  来源:《时事 高中版》2012-2013学年06期

■ 北京市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杨 灵

  时事政治与理论观点的结合是政治试卷永恒的主题。对时政热点的关注、了解和把握是备考应夯实的基本功。在《考试说明》中,关于时事政治考试内容的表述如下: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

  “重大时事、基本路线、重大方针”怎么把握?一般时事的考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除了直接考查时政的相关知识外,“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问题、重大社会问题为素材,据此创设新情境,生成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论证、探讨”是常见的命题方式。

  一、新班子、新期待,百年目标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关注点:

  提出了两个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百年目标,托起了人们的中国梦。

  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执政党不断探索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

  延伸思考:

  请概括说明我国执政党、全国人大、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及其体现的制度、原则。

  关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应坚持怎样的发展道路?以什么理论为指导?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坚持哪些制度?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哪些方面的共同努力(经济、政治角度)?

  二、把握主题、抓住主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要通过内需拉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城乡协调、市场开放等推动经济发展。

  关注点:

  要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如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企业规模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等)。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目前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已经超过农村,城镇化进程备受关注)。

  中国现有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要以创新驱动发展(“刘易斯拐点”、“3D”打印技术、中国“智”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创造良好环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减少行政审批、推进铁道部政企分开、营业税改增值税)。

  延伸思考:

  怎样理解“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如何促进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民间投资、反垄断、金融体制改革、就业、“用工荒”)

  运用经济知识分析“限购”与“价格干预”,为什么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关注点:

  中共中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纪念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坚持依法治国,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人民政协是我国实行协商民主的主渠道之一。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大部制”),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权威和公信力。

  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

  延伸思考:

  结合“大部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认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背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怎样对政府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和监督?

  为什么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