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事政治扣好政治课教学的第一粒扣子
2016-04-28 17:18:00  来源:时事报告

 青海省教育厅教研室 郭炳山

  时事政治与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深度融合,预设与生成达到辩证统一,乃是课堂的出彩关键,是教学目标从三种维度实现的惊喜,是学生获得终身发展离不开的原点。我省运用时事资料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取得的成绩也不能低估。

  一、时事资源辅助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有些政治课教学脱离时事政治使学生上政治课的兴趣大打折扣。整理近五年来的听课笔记发现,大多数政治课离开时事,脱离热点。一些政治教师理念陈旧,教法单一,资源稀缺,几十年如一日,不停地重复往日的故事。教师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昏昏欲睡。曾经听过我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某县的一位老师近5年她执教的3节课,第一节是《按劳分配制度》,第二节是《公有制经济制度》,第三节是《战胜挫折》。三节课均有很好的时事资源可以开发与利用,例如,“做大蛋糕与切好蛋糕”、“拉面经济来出致富路”、“背着妈妈去上学”等等当年的时事热点都可以结合,但是因缺失鲜活时事的课堂,直接影响的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严重脱离时事政治而就教材教教材乃是最大的弊端。

  (二)有些政治教师备课缺乏时事资料一直困扰教师教学。十年来调研了近千所中小学,最关心的是教师的备课与上课,品德课教师没有《时事》,也没有《时事报告》等时政类刊物,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政治学科的精髓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实际就是现实生活和热点问题,而时事为政治学科教学与时俱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鲜活的教学资源,没有利用好实在令人可惜。

  (三)近两年参评了我省的几百节政治学科“一师一优课”,这些课最大的特点是大量运用时事政治热点问题,用声、光、电撞击学生的心灵世界,有的链接“新闻联播”,有的用整版幅的PPT滚动平面媒体的新闻资料,过度使用时事政治,冷落了教材,游离了教学目标,冷落了黑板的板书功能,教师充当了电教媒体的播放员和解说员的角色,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三维目标的达成落空了,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述、点拨、释疑等主体地位缺失了,实际上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政治课作为学科课程,首先具有一定学科体系,在科学知识铺垫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双基”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其次,政治课通过达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着重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由于时事政治与教材没有完美融合,出现了白板代替黑板现象,出现了教师讲理性的引导作用缺失的现象,出现了学科教材成充当摆设的现象,教学目标达成出现空中楼阁的现象。

  (五)有些政治课教学运用时事政治存在上挂空、下失联的问题。去年赴省外观摩了几十节全国政治优质课,其中在某 市高中组的评委工作中,发现时事新闻与课堂教学表现失当:一是新闻案例喜欢用国外的素材较多,动辄便是乔布斯、盖茨等,讲《新时期的劳动者》,时政资料全部是国外的,不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新闻时政喜欢用宏大的场面烘托课堂气氛,气势恢宏庞大,老师难以驾驭课堂,讲《市场经济》,一下子把美国在中东作战、出兵等整出来,半天引不到“国家宏观调控”上去。三是时事新闻引进来有争议的素材,课堂局面近乎失控,讲《和平与发展》,假如美国出兵朝鲜,周边国家会有什么反应?教师的本意是引入价值冲突的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殊不知,学生之间的辩论异常激烈,教师点拨不知所云,很是尴尬。四是时政新闻过多偏重地方色彩,对学生视野开阔培养不利。教师的意图是当地的新闻时政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的距离,但是与教材、教师、课程性质、课程目标相差甚远。

  二、时事与政治课教学结合的基本策略

  ()利用时事政治展开辩论。中学政治课教学采用辩论的学习活动,有利于主体的广泛性,这种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相互启发。例如:正方:化妆品、奶粉、电饭煲、马桶盖、电吹风、牙膏等在国外抢购反映了消费者关注的商品使用价值。反方:在国外抢购反映了消费者关注的商品的价值。正方总结陈词:在国外抢购反映了消费者关注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通过“供给侧”改革不断满足消费需求,适应经济新常态。近年来,我国百姓的海外购买力不仅屡屡震惊世界,也深深刺痛了我国制造业的神经。明明是国内就有的商品,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海淘客”的解释是:主要是看重了质量。以前,人们买东西图个“有”就行,如今钱包鼓了,买东西就得讲究“好”。从消费角度看,这是我国百姓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提高的表现;从生产的角度看,我国制造业要抓紧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专业点说,要通过加强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水平来扩大消费。反方总结:在国外抢购反映了消费者关注的是商品的价值,即:在某一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的总数量称为需求量,在不同价格下,需求量会不同。较低的价格带来新的购买者,每一次价格的降低,诱使该物品的每一个购买者购买更多的数量;换句话说,价格的上升,会使我们购买较少的数量。因此,应该通过刺激购买欲望,提高支付能力。产生有效需求,适应经济新常态。教师总结: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价值表现使用价值,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正方观点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当务之急要加大“供给侧”改革,正是说明了许多消费是被创造出来的,对国家来说,供给侧改革是经济发展升级的一剂良药。反方观点认为:一直以来,许多经济学家都注重对“需求”的研究,认为只要扩大需要,自然就能拉动供给。现在则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提高供给质量,才能更好地拉动消费。要提高供给水平,质量是关键,从根本上讲,要提高质量,需要我国制造业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北京同仁堂的招牌挂了340余年,如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仍在堂前熠熠生辉;李锦记做了130年的酱料,产品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销,仅一瓶蚝油就收割了美国88%的市场份额,在日本市场上占有率第二。从这个角度看,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人和事,要让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都讲究起来。

  (二)利用时事设置情境。中学政治课教学离不开情景设置,问题情境策略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策略之一,就是要把若干教材新知识渗透到合适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中。激发学生在环境中的体验、感悟。不能为情景而情景,设置适当的情境,赋予知识鲜活的背景,使学生在把握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更能体现知识的教育和人文价值。

  1.情景:“白菜价窘境。”有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重点统计钢企的钢材销售结算价格降至每吨3212元,相当于每斤1.6元,与超市白菜价格相差无几,媒体戏称钢铁价格陷入“白菜价窘境”。到8月末,钢铁协会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一跌至90.63点,为2003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然而,就在国产钢材价格“跌跌不休”的同时,我国每年都要用“白金家”进口国外大量钢材。可见,钢铁业藏着真金白银的市场不少,“白菜价窘境”说到底还是结构问题。

  我国一些产业的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生产了不少低技术含量的“白菜货”。这些“白菜货”适应了过去几十年我国大规模的基础建设的海量需求,适应了从短缺经济向总量平衡的阶段性需求,却难以满足近几年我国制造业向专业化、精品化、差异化转型升级的高新需求。随着前期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与生态环境约束的逐步升级,仅凭大投资、大厂房,靠“白菜货”轻松挣快钱的日子自然渐行渐远。

  作为产业链的前端,基础工业企业应该在深入调查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以新需求划分新结构,树立科学的发展规划,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和生产工艺,改进管理水平,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唯有如此,这些基础工业企业才有希望早日走出“白菜价窘境”。

  2.教学问题示例

  ①“白菜价窘境”说明资源是相对稀缺的,人是理性的,在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低端产业如何建设要素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答案提示: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②优化土地和资本配置,提高土地使用率,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③优化劳动资本,户籍制度改革,二孩生育政策,劳动力区域流动,释放人口红利。④打破行业垄断,转变政府职能。⑤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②“白菜价窘境”是由于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所造成的,出现产能过剩,那么,“白菜窘境”企业如何化解产能过剩?

  (答案提示:①进行供给侧改革。②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新兴产业代替传统企业。③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向国外输出过剩产能。④对落后产能进行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⑤从宏观经济政策看,我国“白菜价窘境”企业从货币政策的影响转向财政政策积极作用)

  ③“白菜窘境”反映的经济生活的原理有哪些?

  (答案提示:经济学要思考的基本问题:在一个充满着理性人的社会中,如何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或者说如何使得社会从有限资源中获得尽可能大的福利。这就是资源最优配置问题。市场不是万能的。)

  ④出现“白菜价窘境”的原因有哪些?(经济学原理分析)(答案提示:①市场不是万能的——(狭义的)市场失灵。②市场存在垄断因素:垄断源于各种极高的进入壁垒,据此可以将垄断分为人为垄断与自然垄断。)

   ⑤“白菜价窘境”企业如果诺自己的价格比任何对手都低,一旦有对手的价格比自己低,作承诺的商家将退回差额,并且承诺支付一定金额的违约罚金。商家为什么要作出这种承诺呢?是为了促销吗?这种行为属于恶性竞争吗?

  (答案提示:①市场存在垄断因素:垄断源于各种极高的进入壁垒,钢铁行业的垄断行为造成的。②政府的初始干预行为有关。③属于恶性竞争行为。)

  (三)利用时事小组合作。中学政治课实施策略离不开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群体学习的效用,一个紧密型的集体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不能只着眼于课堂的四十分钟,更应该关注到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

  例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示例。对同一个问题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设置不同的情景。情景:媒体报道,“苹果背后的价值链”。201410,iPhone6刚刚在中国大陆开售,央视财经就发出微博指责苹果公司的暴利:“一边是苹果公布第四财季营收为421.23亿美元,一边是消息爆出中国内地被炒到几万元的i Phone6实际成本仅1227元。且业界还传出,富士康生产一部苹果手机只赚25,苹果利润率高达70%。”而中国装配线上的工人们仅仅分得了2%,就连日本和韩国也仅仅分到了可怜的7%……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问题:可见,苹果公司真的很暴利啊!不过,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我们忍不住怀疑一下:真的是这样吗?一方面,为了生产iPhone,苹果公司需要购置所需的配件和机械设备,所以这75%的价值,并不是苹果公司独吞的,还得和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一起发财。另一方面,一台iPhone神机的诞生前后,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产活动和价值分配,比如富士康在深圳建起的工厂,比如过街天桥上的帐膜兄弟,再比如俊男靓女的手机壳。可以说,没有iPhone就没有了这一切鼎沸和喧闹。显然,Jason Dedrick团队的研究并没有注意到上述两点。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问题:在iPhone的整个价值链当中,苹果公司赚了多少?富士康工人赚了多少?澳大利亚铁矿石赚了多少?贴膜兄弟赚了多少?甚至是,富士康工厂镇小巷子里的早点摊赚了多少……如果没有iPhone的出现,这个链条将归于消失。   

  (四)时政提升素养。时事教育与中学政治课教学高度融合,在当前,必须明晰必修教材与时事教学热点的结合点,提高形势政策教育的时效性与针对性,是政治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一是《经济生活》中的时事教育热点:适应经济新常态----谈谈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战略 ----谈谈大国外交风范;信息消费是金矿----谈谈线上、线下大众创新、万众创新;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 ----谈谈要把城镇化的好事办好;撑起中国制造的脊梁 ----谈谈大国工匠、机器人与工业4.0;网购,现代生活的DNA ----谈谈互联互通的新时代;拆棚盖楼,喜上眉梢----聚焦棚户区改造;好日子一起过 ----谈谈建立“橄榄型”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的放心与忧心 ----谈谈食品监管要出重拳。二是《政治生活》中的时事教育热点:“四个全面”治国理战略布局----“四个全面”赢得举国共识;全面依法治国----谈谈法治护航中国、法治的力量;改革敢啃“硬骨头”----谈谈全面深化改革一周年;向“四风”亮剑----谈谈反“四风”树新风;老虎苍蝇一起打----谈谈反腐没有保险箱;庆典晚会要“凉办”----谈谈“八项规定”治理公款高消费;不忘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谈谈坚决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欧盟的新“三座大山”----从欧盟的新“三座大山”看国际关系变化;中国和美国为什么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谈谈我国的核心利益。三是《文化生活》中的时事教育热点:牢记历史珍爱和平----谈谈国家公祭日面向未来的纪念;读好书走好路----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书;家规,不只是管孩子----谈谈如何看待家规。四是《哲学生活》中的时事教育热点:QQ、微信:让交往“更近还是更远”----谈谈面对微信,多点理性;中国梦我的梦 ----谈谈让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凡人善举就在身边 ----谈谈日行一善,善心会长大,积聚向上的正能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治理雾霾等污染现象说起;诚信行天下 ----从投资看诚信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