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德育课渗透时事教育之初探
2016-04-28 17:27:00  来源:时事报告

肖品

  (石家庄市高级技工学校)

  摘 要:时事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时事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们思考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而且是增强德育课堂有效性和实践性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德育课渗透时事教育的必要性,之后提出时事教育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德育课 时事教育 必要性 实践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必须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而时事教育又是中职德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事教育对于学生及时了解和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理解和掌握当前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路线,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时事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注重二者的紧密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们思考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而且是增强德育课堂有效性和实践性的重要途径。

 

  一、德育课渗透时事教育的必要性

  1.在德育课中渗透时事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德育课与其他学科不同,比较抽象、枯燥,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的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将时事教育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不仅能够了解国内外大事,而且能理论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处理事物的能力。同时时政教学,密切联系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正确看待和思考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自觉树立社会责任感,实现德育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2.在德育课中渗透时事教育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弥补德育教材的滞后性。现行教材与时代发展相比,教材材料有滞后性,时事资料不仅补充了这一不足,而且能够对德育教材有诠释作用、辅读作用及证据功能。这有利于学生理解书上的抽象理论。因此在教学中进行时事教育,可以为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理论提供认识的感性基础,化抽象为具体,同时弥补教材中某些观点和基本事实的滞后性,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如通过十八大的召开这一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可以了解时代发展的方向;再比如从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五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这一经济现象,可以认识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3.在德育课中渗透时事教育有利于德育课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新一轮中职德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变化,更多地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并通过开展技能竞赛、仪式庆典、文化艺术等活动,把德育与职业活动、学生活动相结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改变“重理论传授,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时事教育摒弃以往枯燥的说教方式,以开展“新闻播报”、开设“时政小论坛”、撰写时事小论文、参加社会实践等作为活动的主要载体,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和学习能力。

 

  二、德育课渗透时事教育的实践探索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德育课渗透时事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之前对时事的整理和分析、考虑与教材结合、教学方法的开发,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对时事材料的呈现、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讨论、评价和总结上。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课前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其中牵引、点拨,在学生有疑难处给予指点;还要增强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处理好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学生讨论过于激烈的局面;还要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学会继续学习。以教师为主导,体现教师作为铺路者和引路人,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角色。

  2. 正确处理时事教育内容与德育课教材的关系。

  德育课的教材只是教学文本,教师需要进行新的解读,可以补充时事内容。时事教育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和丰富性,把它们和教材有机结合,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抽象性,达到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相互补充。在开展时事教育时,教师必须以教材中阐述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将两者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基本原理正确理解的程度,并加深学生对所结合的时政问题本质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了解“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有关内容时,我就让学生思考: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什么机关;为什么我国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与人民是什么关系等等。在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时,让学生想一想我国“公民道德宣传日”是哪一天?宣传的主题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在学习法律知识时,让学生想一想我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为什么几次“法制宣传日”的主题都与宪法有关等等。长此以往,学生对这两部分内容常常不由自主的进行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大大增强。

  3.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时事教育形式。

  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并大致归纳出以下几种时事教育形式。

  1)课前五分钟时事播报。具体做法是:每次上德育课,我首先拿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将本周听到、看到的时事新闻在班内发布。学生发布新闻时,不用等老师点名,一上课便开始,学生争取把自己掌握的,自认为有一定新闻价值和意义的消息,抢先发布出去。谁抢先发布的消息多、内容新、价值大,谁就被评为当天的“新闻发布之星”,获得加分。采用这种形式后,学生学习时事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不少学生每天认真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收集资料,以便自己能在班内发布更多、更好的消息。就这样,一学年下来,学生收获颇多,对应掌握的时政内容,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熟知。

  2)时事热点追踪。对一些重大时事新闻、持续性较长的时事新闻内容,我采取了“热点追踪”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把握其“深”。如:十三五规划的内容、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内容、“一带一路”战略、欧洲难民问题等等,我都安排学生做深入了解,跟踪学习。每次上课时我都让学生将这类新闻的最新进展、最新情况、最新消息在班内交流,同时,还让学生搜集资料,熟悉新闻背景,了解新闻背后的新闻。这既确保了学生对这类新闻了解的完整性,又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3)举行时事评论。有不少新闻,因其内容重要、意义深刻,往往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对这类新闻,我不仅要求学生了解、掌握,还鼓励学生进行分析、评论,结合形势及教材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最初学生对这类活动往往不够大胆,总害怕说错。于是,我采取先激发、引导有能力的学生带头评论,进而逐步带动能力弱、胆子小的学生参加评论。日久天长,逐步形成了一批新闻评论队伍。现在,有很多学生能一边“播”新闻,一边进行评论,他们在很多问题上的评论,有理有据,头头是道,甚至引经据典,不仅观点新颖,而且能切中要害,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4)编排“时事新闻”班报。时事播报和时事新闻评论都是以口头形式进行的,说过一遍后,有些学生往往印象仍不深刻。为加深、巩固这些内容,我安排学生以班为单位,每个月编排一份“时事新闻”班报,将这一个月中所发生的时事新闻进行认真筛选,编成“时事新闻”班报,在班内张贴或传阅。学生对此项工作做的非常认真,有的学生在编班报时,为一则新闻登还是不登,争得面红耳赤,再加上学生对版面的精心设计,使得班报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精彩,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5)举办时事知识竞赛。在一学期即将结束时,我都举办一次时事知识竞赛,以加深学生对时政知识的系统掌握。试题一般先由学生来出,要求每人至少出一道题,然后教师将其汇总,从中精选出一部分作为竞赛题。竞赛形式也很灵活,有时采用笔答,有时也采用口答,无论那种形式都以调动学生全体、积极参与为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竞赛掌握一定的时政知识。

  6)利用假期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在假期我会根据教学任务来安排相关实事政治的调查和实践,这样学生能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能够融入社会。比如在假期可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乡的“三农”问题,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写出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观点等。这样既增长的学生的见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品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我国所制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的理解。

  总之,中职德育课是一门现实性、社会性极强的传授社会科学知识的学科,其旺盛的生命力源于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把时事资源引入课堂,及时结合教学内容补充大量富有时代气息的时事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使德育课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s[教职成][2004] 14

  2]丁宏军.在德育课中开展时政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9,(22

  3]张凤全.时事政治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2,(24

  4]李树青.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时事教育的关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9,(01)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