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鸡汤” 熨烫心灵——论上好专题时事教育课
2016-03-23 14:07:00  来源:时事报告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三中   范美琴

  专题时事教育课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动、活泼的国情教育,开辟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新途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关键词:时事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核心价值观

 

  专题时事教育课是开展时事教育的一种有力、有效的教学形式,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径、好途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对专题时事教学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感想和体会颇多。

 

  一、专题时事教育课的内涵和地位

  专题时事教育课,就是把时事教育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时事教育教学形式。它是以某一社会时事热点为线索,多角度组织教材相关知识, 大跨度把握时事与教材、德育的结合点,全方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

 

  二、初中专题时事教育课教学的意义

  1.专题时事教育课是学生“立体化”学习的需要。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心国家大事,领略世界风云,引领学生在“听”、“读”、“看”、“想”中,实现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转化。加强时事学习,同学们就会发现,《思想品德》课本上的道理原来有那么多鲜活、生动的事例对应。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观点渗透于我们时事政治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们要想学好用好理论知识,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多多关注时事政治和现实生活,用观点分析现实,在现实中理解消化观点。联系社会大课堂,做到“立体化”学习。

  2.专题时事教育课是应对思想品德学科考试的需要。

  课改后的考试特别是中考增加了开放性试题的题量,突出表现在以现实问题立意,时事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命题素材,在中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南平市《思想品德》统考和中考试卷中,纯时事试题一般占到了20%,还有大量的引用时政材料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和载体,在更广的意义上考查时事。如2015年南平市中考试卷中考查了国家宪法日、建设书香社会等社会热点重点问题,不回避重热点,而是迎着热点上,迎着热点命题。

  3.专题时事教育课是提高学生素养和能力的需要。

  新时代的初中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热点,是基本的政治素养。时事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这些是一个人精神成长和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政治素养和学习能力。

  4.专题时事教育课是弘扬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专题时事教育既是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也是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意志的突出反映。通过专题时事教育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正面教育的功能,颂扬时代的主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社会,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三、初中专题时事教育课的教学原则

  1.时效性原则。时事的生命力在于时效性。教师不仅要用好《时事》杂志,而且还要及时关注实时信息和社会热点,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2.正面性原则。思想品德课应成为价值引领的舞台,让正能量在课堂上凝聚。教师要运用正面的时事素材,用积极的价值导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同时对生活中的消极现象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分析。

  3.适度性原则。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年级特点,选择适合、适量、适度的时事教学内容和素材,切不可全盘照搬到课堂,而进行一定的处理和加工,恰如其分地引入课堂。

  4.乡土性原则。尽可能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选取家乡和身边的时事新闻,选取更具感染力的教育素材,提高德育工作的说服力,使学生和时事教育、德育工作不会产生疏远感,从而培养时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初中专题时事教育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1.以《时事》为教材提炼时事教学内容。

  《时事》(初中版)最具权威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一方面,它作为初中生时事政策教育必修课辅助教材,另一方面,它和中考有很强的关联性,为命题所涉及的时事问题提供背景材料,以《时事》杂志作为中考时事命题依据已成为共识,南平市时事试题全部出自这本杂志。主要考查“考考自己”、“大事记”、“时事观象台”、“本期专稿”、“热点追踪”、“漫话发展”等栏目内容。课本知识题中也有30%以上题目取材于《时事》杂志,引用其中的事实、数据、观点、漫画等素材进行设计,不少试题还依照《时事》杂志中“名师导学”提供的例题设计题目,真正发挥了《时事》的教学辅助和学习向导作用。了解《时事》杂志的栏目设置,重在整理归纳,提炼出专题教育的主题。如,我们用20152016学年第三期《时事》栏目《本期专稿》,全方位、多方面学习把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2.以主流媒体为辅助拓展时事教学。

  新媒体粉墨登场,人们知晓天下事,获得信息的速度异常之快,信息量爆表让人目不暇接。教师要善于及时引导学生了解重大事件的本质,并作出价值判断。让学生通过每天的电视新闻、网站(新华网、人民网等)、微信(人民日报公众号、共产党员微信群等),及时拓展时事学习和积累。如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第一时间利用《小眼看世界》栏目——为“青蒿素之母”点赞,引导学生学习她爱国敬业、创新坚守的科学精神,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专题教育主题。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初中教育实际,以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内容或以重要节日、重要纪念日、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为切入点设计教学。如《践行核心价值观,汇聚社会正能量》专题时事教育课,就围绕“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热点问题,设计了“核心价值观之友善篇、文明篇、法治篇、富强篇”等学习主题,深入诠释了“友善、文明、法治、富强”的目标和要求。

  4.以重大时事为主线重组教材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具有相对稳定性、滞后性,被称为是“静态教材”,而鲜活的时事被称为是“动态教材”。要让教材上的理论和思想“活”起来,就必须与时事教育联姻,密切关注国内国际新闻,把教材学习与时事教育结合起来。既可以弥补教材相对滞后的不足,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我往往会借助多媒体播放新闻视频,或展示新闻图片,亦或是教师自己口头播报新闻,同时巧妙地设置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也引出新课的话题。例如在教授九年级《承担对社会责任》一框时,我以“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为主线,用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好心人“炎黄”张纪清、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和孙丽娜、麻风病医生肖卿福、“陇海大院”等事迹和故事来诠释什么是“大爱”,什么是“社会责任”,学生的情感被极大的激发,热情被极大的点燃。

  5.以理论联系实际为重点突显时政结合。

  把重要事件和热点问题渗透在教学之中,将时事教学与教材教学紧密结合,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在复习课中,常用时事事件去串联知识,构建一个全新的知识框架。时政资源的效能充分凸显,不仅使学生轻松掌握了教材知识的主脉络,理清了教材主要知识原理,又打破了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培养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聚焦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时事课中,就把《时事》杂志、七八九年级的法律部分串联整合起来,帮助学生按板块构建知识框架。

  6.以能力立意为抓手整合时事资源。

  专题时事教育课,让学生小组合作开展时事专题调查研究,撰写小评论或政治小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时政意识、深刻的政治洞察力和身在校园心怀天下的胸怀。如南平市中考的时事小评论,着重通过实际情景考查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见,时事学习不能采用简单识记和考前临时突击的方法,而应该加强平时的学习和思考,学会《时事》杂志中相关文章提供的分析方法和“名师导学”中隐含的解决问题思路,多角度地对事件进行分析。

  7.以关注生活为切点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关注生活,关注家乡是时事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中考命题的导向。家乡和生活中的时事具有更强的人格感化力量,不仅不会让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逆反,更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教师要关注身边的重热点事件,激发学生学习时事关注时事的兴趣和热情,实现德育功能。如用“合福高铁”通车、“一元门票游大武夷”乡土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文明礼仪、传承闽北特色文化、保护环境等问题的思考。

  8.以践行提升为落脚点培育核心价值观。

  时事教学开辟出一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破解了媒体时代思想品德教育“入脑”“入心”难,行动难的问题,让中小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由此而活起来、动起来、做起来。如在专题时事教育课《中国梦,我的梦》中,学生现声场采访同学和听课老师,师生共同去描绘自己的中国梦。并用贴贴纸写出来自己的中国梦,亲手贴到黑板的雄鹰上,再说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互相监督互相鞭策,唤起真正去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迫切愿望。

  综上所述,专题时事教育课是中学时事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日常实践,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的新路径、好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时事教育的意见(教基一厅[2012]4号);

  2.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时事》(初中版,20142015学年度16期,20152016学年度13期》;

  3.杜柏英《论时事教育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学术研究,2011,(6):23.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