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时事播报,激活思品课堂
2016-04-28 17:03:00  来源:时事报告

  黄萌萌

  南师附中新城初中黄山路分校,江苏南京

  摘要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将时事政治引入了课堂。然而,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根深蒂固,或者没有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时事教育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在实践教学中摸索出新的时事教学方法—时事播报。实践证明,这一新的时事教育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程的热情,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讲演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时事教育 时事播报 思品课堂

  时事,顾名思义,指的是近期内国内外发生的事件,尤其是一些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传播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德育课程,自然不能忽视了时事政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实践证明,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时事新闻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当前时事教育的弊病

  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已经认识到时事教育的重要意义,纷纷将时事政治引入了课堂,并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尝试。然而,由于“应试式“的传统教育思维根深蒂固,或者没有摆脱形式主义的观念,时事教育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随着中考和高考考试中对时政知识考察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关注学生对时政新闻的掌握情况。为了让学生熟知热点新闻,许多老师可谓煞费苦心。课堂上讲评者有之,整理成卷者有之,订购“时政快递”类期刊者亦有之。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并没有错,可惜的是,大多数教师只是把总结和归纳热点、焦点新闻当做一种备考规律、方法和技巧,并未真正思考过考察学生了解这些社会热点有何意义。换句话说,除了应对中考、高考,如果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知道”层面,时政新闻于学生而言还有什么“用”?我们去了解那些已然发生,就快成为“历史”的事情又是为哪般?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就是你离开学校忘记所学到的一切后,剩下来的东西。我想,除了让学生“开眼界”,更重要的是,透过一个个行为、事件,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给予学生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洗礼。也许那些热点、时事早已在学生的头脑中灰飞烟灭,但是老师对新闻事件的点评,老师在这其中所渗透的一点一滴的价值观念将会影响学生的思想、乃至人格的发展。

  二、时事播报的安排及要求

  时事播报的主体是学生,选取的内容一般是近期国内外的一些热点新闻。播报采取的是两到三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依次进行的形式。要求:第一,在外在表现上:注意礼仪礼貌;声音清楚、洪亮,大胆自信。第二,在内容呈现及点评上:新闻要准备及时、充分,材料丰富;新闻呈现简洁、清楚;点评有自己的观点,充满正能量;PPT制作精美,组员分工明确、合作意识强;展示时间8分钟以内。特别提醒学生不仅要介绍和梳理新闻事件,更重要的是谈一谈自己在看完这则新闻后的所思所想。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大胆尝试和创新。学生播报完成后,在座的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点评,从内容和形式上客观评价播报小组的表现,并打出相应的分数。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进行时事播报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程的热情

  以往人们对思品课的印象就是“满堂灌”—老师说,学生听。新课改后,尽管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正在改变,但是所谓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也只不过是在老师充分预设的“连环致命问”下的有限表达。而时事播报就是要倾听学生真实的想法。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热点新闻,并对此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也可以就同一新闻事件表达不同的观点。从内容上来看,学生选取的新闻题材从政治、经济、文体到军事、教育题材广泛,无所不包。有的学生胸怀天下,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军事较为关注;有的学生见解独到,喜欢就一些热门话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心思细腻,学校的运动会、班级的选举活动被他囊括于时事播报中。回顾过去的一年,对军事饶有兴趣的学生谈到了“俄土事件”的前世今生;对足球爱不完的学生聊起了对“香港球迷嘘国歌”行为的不耻;喜欢历史的学生言说着“两岸领导人历史性握手”的重要意义。从形式上来看,学生从一开始对照着PPT读稿到脱稿演讲,从各自为政到默契配合,从自说自话到互动交流,创意频出的时事播报点燃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思品课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时事播报所选取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我们要求学生尽可能选择与思品学科所学知识相关的当下时事热点,并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阐述。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取学科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读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和事物。如在学习了《竞争合作求双赢》这一课后,班上学生选取了他们身边的时事—学校运动会。他讲了这么一段话:这一次运动会使我感触很深。其实在运动会上,不管输赢,你代表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整个集体。通过这次的运动会,我们都深刻了解到什么是团结。在比赛的过程中,同学们一起给运动员加油,有的递水,有的安慰,有的鼓励……团结在了一起此刻我深深地明白了冰心说的那句话“一朵孤芳自赏的花只是美丽,一边互相依偎着而怒放的锦绣才会灿烂。团结就是力量,在整个运动会上,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团结,团结在一起凝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无论输赢这种力量都会伴随着你。集体就像一根线,谁也离不开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新知只有与以往的经验相连接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内化。我想,比起教师站在讲台上的高台阔论,同龄人的经验与感悟应该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吧!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时事播报正是这样一种将实际生活和理论知识链接起来的媒介。

  3.提高学生讲演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迫切要求学校培养既能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又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敏于创新能力的学生。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目标之一。思品学科对学生的讲演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课前进行时事播报意在提醒学生关注时下的社会热点,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并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讲演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以提高。此外,我们鼓励两名同学组成一个团队进行播报,这就在无形中考验着学生的合作能力。零零后的学生富有个性、思维活跃、敢想敢做,但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欠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时事播报要求两名组员合理分工,默契配合。唯有如此,才能出色完成任务,令其他同学和老师信服。当前,注重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在进行时事教育的同时,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何乐而不为?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政治课总是给人以说教的意味,“假大空”成了一些人对政治课的评价。时事播报正是颠覆这一说法的着力点。在时事播报活动中,演说的主体从老师变为学生,演说的内容由“命题式”转变为“自选角度”。一次,笔者班上的一名学生介绍了一则“大学生扶老人反被讹”的新闻,并就此评论说,作为中学生,我们管好自己就行了,以免掺和到这些麻烦事儿中。他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该同学认为,如果那个摔倒的老人是自己的亲人呢?如果自己的亲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却孤立无援,自己又会怎么想?他还举了自己骑车摔倒后受到热心人救助的例子来说明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重要性。面对同一新闻事件,在座的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孩子们在为自己的观点做辩护的同时,也会为发现与自己不一样的想法而惊异。在“百家争鸣”中,在不同观点的交融中,老师无需多说什么,孩子们自会懂得我们该有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大禹治水,堵则患,疏则通。同样,我们的课堂也是如此。一味的去灌输所谓的“正确观点”只会引起学生的倦怠和反感。在笔者看来,我们的思品课堂课堂宜疏不宜堵。如果我们能多去倾听学生的见解,了解学生的心思,而不是一概否定,认为他们的想法过于幼稚而不屑一顾,那么学生才会更愿意敞开心扉与我们交流。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感性到理性发展的过渡阶段,并以感性思维为主。因而,他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容易浮于表面,或者由于认识不全面而产生一些偏激的想法。与其去堵塞言路,不如在他们谈论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适时地提出质疑和追问,逐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思考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